沂南縣作為財政貧困縣,自身財力十分有限,收支矛盾異常突出,為精打細算花好每一分錢,沂南財政部門著力在“細、全、實”上做轉變,充分發(fā)揮多措并舉聚合而成的乘數(shù)或倍數(shù)效應,有效提升了科學化、規(guī)范化、精細化績效管理水平,確保了財政資金安全高效運行。
基本形成全方位預算績效管理“新格局”。組織業(yè)務科室研究出臺了分領域的績效管理辦法,深化一般公共預算、政府性基金預算、國有資本經(jīng)營預算和社保基金預算績效管理績效管理。進一步探索政府投資基金、政府采購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(PPP)、政府債券項目等領域績效管理,實現(xiàn)預算績效管理的全面覆蓋。不僅對所有支出項目實施績效管理,還督促部門開展了部門整體績效管理和鎮(zhèn)街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等工作。
初步建立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“新鏈條”。按照績效管理與預算管理一體化要求,實現(xiàn)了“項目編制有目標、目標執(zhí)行有監(jiān)控、預算完成有評價、評價結果有反饋、反饋結果有應用”的全過程閉環(huán)管理。特別是對涉農(nóng)整合資金、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,以及“直達資金”實施全過程績效管理,收到“用績效對沖風險”良好效果。
健全完善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“新體系”。有序推動將績效管理覆蓋至所有財政性資金,一般公共預算、政府性基金預算、國有資本經(jīng)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“四本預算”;所有預算部門和單位;所有財政收支政策;所有財政性資金。
初步鑄就預算績效管理制度“新框架”。圍繞建立“全方位、全過程、全覆蓋”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目標,打造“完善績效管理體系、夯實績效管理基礎、強化績效結果應用、壓實績效管理責任、嚴格績效考核監(jiān)督”的“沂南模式”,將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推向縱深。(通訊員 曹晴 胡悅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