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市委宣傳部、市文明辦、市總工會、團市委、市婦聯(lián)等7部門聯(lián)合組織的“臨沂好人”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揭曉,劉永剛、匡陳龍、王憲委、王富順、閆良平、張濤、臧德升7人獲評2022年10月份“臨沂好人”。
助人為樂劉永剛:
樂善好施的“逆行者”
劉永剛
“逆行者”一直是沂蒙山玻璃集團有限公司總經(jīng)理、沂蒙精神傳承促進會理事劉永剛引以為傲的標簽。
2007年,年僅18歲的他到天津市渤海石油消防隊服役。從此,風里來、火里去,他一直向著最危險的地方逆行,從未退縮。也是在那時,他開始與戰(zhàn)友一起資助受災的困難群眾,投身公益的種子開始萌芽。
退役之后,劉永剛先后干過菜販、流水線工人,無論是打工,還是經(jīng)營小生意,他投身公益的信念從未泯滅。2016年,劉永剛成立了沂蒙山玻璃集團有限公司,并以公司為依托,聯(lián)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開啟了扶危濟困、助人為樂的新征程。
此后,不管是在鄭州水災救援的現(xiàn)場,還是在阻擊疫情的現(xiàn)場,抑或是在濟困助學的現(xiàn)場,總能看到劉永剛忙碌的身影。多年來,他先后捐獻善款100余萬元,樂善好施的愛心之舉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。
誠實守信王富順:
代9位犧牲戰(zhàn)友盡孝23年
王富順
1985年3月,9名戰(zhàn)友在參加對越防御作戰(zhàn)時血灑疆場,為國捐軀,他們的父母、家人成了現(xiàn)任蒙陰縣人民檢察院法警大隊一級警長王富順一生的牽掛。1999年轉業(yè)到蒙陰縣人民檢察院工作后,王富順第一時間走訪了9位戰(zhàn)友的家人。面對失去兒子的老人,王富順拉著他們的手,淚眼婆娑,暗下決心:代替戰(zhàn)友們盡到一個兒子的責任。
23年來,王富順踐諾如初,用至誠真心給予烈士雙親極大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力量。每年的中秋節(jié)、春節(jié)、重陽節(jié),他都會上門看望慰問9位戰(zhàn)友的父母家人;烈士家人遇到困難時,他總會想盡一切辦法,不遺余力地提供幫助。同時,他還積極宣傳烈士光榮事跡,爭取社會各界支持,推動形成了“黨委政府支持、愛心人士幫助、慈善機構支援”的關愛合力,使烈士親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。
敬業(yè)奉獻張濤:
一身警服 一生守護
張濤
從警20余年,現(xiàn)任臨沂市公安局羅莊分局特巡警大隊大隊長、二級警長的張濤一直戰(zhàn)斗在公安基層第一線,用心用情為轄區(qū)群眾服務,身體力行踐行人民警察職責使命。擔任盛莊派出所所長期間,張濤立足轄區(qū)特點和實際情況,瞄準“發(fā)案少、秩序好、社會穩(wěn)定、群眾滿意”的目標,建立合成化巡防聯(lián)控中心,設立社區(qū)巡防工作站,組建警民聯(lián)防志愿者隊伍。開通民警網(wǎng)絡直播間,創(chuàng)建“143”打防管控新模式,轄區(qū)內各類案件發(fā)案情況大幅下降,所轄派出所被評定為市級“楓橋式派出所”。
張濤用仁心大愛和轄區(qū)群眾打成一片,近年來,累計救助困難群眾490余名,化解糾紛50余次,深入社區(qū)走訪慰問困難家庭31戶。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衛(wèi)士,就要靠實干、真干去守護百姓平安。”張濤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去做的。
見義勇為王憲委、匡陳龍:
接力營救落水兒童
王憲委
匡陳龍
“有人掉河里了!”“救命啊,快來救人。”4月24日下午5點左右,郯城縣馬頭鎮(zhèn)馬南社區(qū)白馬河邊,傳來一聲緊似一聲的呼救聲。附近,正在河邊釣魚的后趙村小伙匡陳龍和途經(jīng)此地的房一村村民王憲委循聲望去,只見左前方50米外的河水中,一名男童正在河面掙扎。眼看這名男童就要沉下去了,站在岸邊的3名兒童邊呼救邊嘗試著伸手搭救落水伙伴,情形十分危險!
“別動,等著,馬上救人!”“都別動!”無暇他想,匡陳龍和王憲委一邊大聲喊著,一邊向男童落水處急速跑去。距離男童落水點更近的王憲委先行一步跳入了水中,匡陳龍緊隨其后,兩人竭盡全力游向落水兒童。后經(jīng)兩人合力,落水兒童被成功救上了岸。
敬業(yè)奉獻閆良平:
扎根鄉(xiāng)村教育事業(yè)25載
閆良平
1997年8月,22歲的閆良平來到了蘭陵縣魯城中學任教,把根一扎到底,自此就再也沒有離開。
自小就患上的小兒麻痹癥給閆良平留下了右下肢殘疾,要承受很多不為人知的痛苦。年復一年地站在講臺上,使他的左腳變成了扁平足。由于超負荷工作,閆良平患上了咽炎、胃炎、腸炎、高血壓等疾病,但是他在教學中一直嚴格要求自己,從教25年來,從未因事因病請過一天假,更沒有耽誤過學生一節(jié)課。
閆良平對學生傾注了全身心的愛,在他授課的班級里,凡是家庭經(jīng)濟困難的孩子,他都盡其所能予以幫助。從教期間,他先后資助過30余名學生。他用知識和愛心助推千百名學生飛出山區(qū),飛向了外面的世界。
孝老愛親臧德升:
不離不棄詮釋大愛
臧德升
2012年,蘭山區(qū)柳青街道大杏花河北村村民臧德升的父親遭遇車禍,經(jīng)過治療,最終成為日夜都只能躺在床上、需要人伺候吃喝拉撒的植物人。作為家中長子,臧德升明白,父親一直是一個要強的人,他從來就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,雖然現(xiàn)在變成了植物人,但是骨子里的那股倔勁兒還在,讓別人照顧父親,他心里肯定不舒服,不利于病情穩(wěn)定。
經(jīng)與妻子商量,臧德升決定放棄多年在外打拼的生意,回家照顧父親。在臧德升的照顧下,10年時間里,老人身上從沒有得過濕疹,起過褥瘡,老人一日三餐也從未重過樣。臧德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“百善孝為先”的人間大愛。
臨報融媒記者 褚菲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