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程仁剛 臨沂報道
2月10日上午,在平邑縣豐陽鎮(zhèn)花果峪村的“紅楓”幸福家園里,志愿者們忙碌的“交響樂”和老人們的歡笑聲打破了初春的寧靜,為充滿生機的春天增添了幾許溫馨的底色。
前來理發(fā)的老人們排隊等候,志愿者運用嫻熟、精湛的理發(fā)技術,細心地為每一位老人修剪頭發(fā),不時與老人拉拉家常,隨著剪刀在空中揮舞,“咔嚓咔嚓……”不一會兒,一個個清爽的發(fā)型就理好了。“小伙子,理的真不錯!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,去鎮(zhèn)上理發(fā)太不方便了,能來我們村里理發(fā),真的是太感謝了。”老人夸贊著豎起了大拇指,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暖心廚房里熱熱鬧鬧,志愿者們分工有序,揉白面、拌肉餡、搟餃皮,聊著家常包餃子,忙得不亦樂乎,氣氛十分融洽,滾燙的湯鍋、白嫩的餃子,一片歡聲笑語,繪出了一幅“情暖春日圖”。這邊在包水餃,那邊棋牌室里傳出了歡聲笑語,老人們開心地笑著,打牌、拉家常,一片熱鬧溫馨的場面。不一會,熱氣騰騰的水餃出鍋了,老人們一起吃飯、娛樂,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暖。
“水餃非常地好吃,噴香,大家在一塊吃飯拉呱,非常地熱鬧。”花果峪村村民張現(xiàn)友高興地說。
“大娘,給您送餃子來了,您老嘗嘗好吃不?”黨員志愿者張歡將熱乎乎的餃子送到行動不便的李玉珍老人家中。“真香啊!咱一塊吃。”李玉珍老人捯起一個水餃嘗了嘗,高興地說。
“我們本著便民、利民的原則,在每月10日、20日集中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,為70歲以上老人,重點關注獨居、空巢、留守等高齡老人,為他們提供各種服務,不僅有效解決了養(yǎng)老難問題,也提升了我們村老年人的幸福感、獲得感和安全感。”看著老人們有說有笑,平邑縣豐陽鎮(zhèn)花果峪村黨支部書記張凡龍覺得村里的“紅楓”幸福家園確實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。
小陣地折射大民生。一直以來,花果峪村依托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將一件件民生小事當作心頭大事來辦,廣泛開展“五為”文明實踐志愿服務,助力群眾幸福生活。村里先后建成了高標準籃球場、“紅楓”幸福家園,除了為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提供免費、安全的飯菜外,還設置了希望驛站、陽光洗衣房、愛心理發(fā)店、棋牌室、閱覽室等多個功能服務區(qū)域,滿足了群眾全方位、多樣化的服務需求。
群眾在哪里,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。近年來,平邑縣豐陽鎮(zhèn)著眼于凝聚群眾、引導群眾、以文化人、成風化俗,堅持把群眾需求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方向,聚焦群眾關切、聚力為民服務,將每月10日固定為“新時代文明實踐日”,依托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,讓志愿服務遍地開花、文明鄉(xiāng)風底色更足、幸福生活人人共享,為鄉(xiāng)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