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紅偉和袁春舉在果園里忙碌
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記者 林鵬 見習記者 李童童 王金慧 臨沂報道
7月14日,一場降雨過后,壓油溝山后的500畝果園內,點綴在果樹上的顆顆桃子,與附著在上面的水珠相映成趣。水滴,宛若放大鏡,可以讓人清晰看到桃子表面的紋理。
徐紅偉和妻子袁春舉站在桃園中,一邊查看桃子長勢,一邊采摘果子。“最近訂單比較多,我們得抓緊采摘,給客戶發(fā)貨。”雖然忙碌,兩人的話語中,卻帶著豐收喜悅。
很難想象,十年前,這里還是一片荒山。道路難行,石頭冒棱,雜草叢生。在一些人眼里,這片山頭“種糧糧不長,誰種誰撂荒”。
可是,徐紅偉偏偏不信那個邪。這位漢子,骨子里就有蘭陵人吃苦耐勞、敢想敢試的性格,遇事不服輸。
2002年,在臨沂上班多年的夫妻倆失業(yè)了。“不能在家閑著,總得找點事干。”望著一家老小,徐紅偉心一橫,去做生意?抠u通訊器材,徐紅偉掙了錢,光房子就買了兩套。
生意之路越走越寬,思路也就愈發(fā)打開。一次偶然機會,徐紅偉回老家,瞅準了壓油溝后的那片荒山。“這片山是種植水果的好地方,適合創(chuàng)業(yè)。”對徐紅偉的想法,妻子堅定支持。
立說立行。2015年,徐紅偉和妻子開始整山。接著,打井、架電、購買果樹、雇人嫁接、到處找好品種……一套程序下來,迄今為止,夫妻倆前后投入100多萬。人瘦了,也黑了。
看著妻子跟著自己“遭罪”,徐紅偉心疼,更堅定了走下去的決心,“我不能讓媳婦跟著我白受苦”。
荒山變?yōu)?ldquo;瓜果山”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漸漸地,原來的那片荒山,長出了一株株桃樹?粗鴺渖现饾u掛滿蟠桃、水蜜桃、黃桃,夫妻倆欣喜不已。
長出果子了,咋賣?一向腦瓜活泛的袁春舉提出,“咱先發(fā)朋友圈”。兩人之前上班的大廠,有數(shù)千名職工。袁春舉認為,能把這個客戶群體維系好,生意就差不了。
由于定價合理,且果質上佳,很快就打開了銷路。隨著人數(shù)不斷增加,袁春舉建起了微信群。每到水果上市季節(jié),袁春舉提前在群里發(fā)消息,實行“接龍”形式,統(tǒng)一采收,上門去送。“最多的時候,我們一次性送了一千多份。春天時候,就有人提前交定金預定。”看著自家桃子供不應求,徐紅偉驕傲地說。
徐紅偉正在加工制作豆瓣醬
趁熱打鐵,夫妻倆注冊了“偉舉”商標。與此同時,作為豆瓣醬傳承人的袁春舉辦了作坊證,做豆瓣醬和花椒醬,很受歡迎。夫妻倆都是抖音達人,每次發(fā)視頻,都備注上位置。抖音上的粉絲,開車就能找到。每年一萬多斤醬,15元一斤供不應求。
如今,夫妻倆還有個心愿。“附近百姓種植的桃子,由于不成規(guī)模,經常遭遇果賤傷農情況。”徐紅偉說,正琢磨通過直播助農以及成立合作社形式,進一步打開銷路,讓果農賣上好價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