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姆說過,“培養(yǎng)閱讀的習慣,能夠為你筑造一座避難所,讓你逃脫幾乎人世間的所有悲哀”。手捧沙沙書頁,掬起一抹書香,在書籍中尋覓屬于自己的風花雪月,這種快樂可謂是人間極致了。
新年享馨香,伴書悅滿房。本月悅讀園全體成員共同閱讀管建剛老師的《一線帶班》,以實際經驗帶領老師們優(yōu)化一線教學。
個人閱讀
元伊新始,教師利用寒假時間進行《一線帶班》全書閱讀,教師們樂迎新春啟,手捧書籍香,居家開展個人閱讀活動,書中管老師的工作經歷與老師們的經驗相互碰撞,在學習與反思中,老師們進一步優(yōu)化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育機制。
讀書分享
1月28日,臨沂涑河實驗學校分校區(qū)舉行讀書分享會,伴隨冬日新春,成員們于線上相會,分享心得,碰撞思緒。
劉芮彤:教育是一種等待的藝術,需要有滴水穿石的耐心。莫疑云歸無去處,靜待花開總有時。在一線帶班中,我們要始終相信學生擁有無限的創(chuàng)造力,只是需要我們去發(fā)現與等待。
房琦:奮斗的征程上,知識的彩虹鑲嵌蒼穹,折射出耀眼的斑斕,平添向上的力量與創(chuàng)新的鴻篇。管老師提出時間的六分法就是我們“守舊”與創(chuàng)新的結合,不斷優(yōu)化,探究自己的一線帶班方式。
董上赫:帶著思想閱讀,讓生命領略精彩,讓課堂創(chuàng)生智慧。在閱讀中真正去學習一位名師的教學方法,如同一本秘籍,打通新教師的“任督二脈”,在初入一線之際,把握秘籍,提升能力。
劉振偉:只有用創(chuàng)造的態(tài)度去對待工作的人,才能在完整意義上懂得工作的意義和享受工作的快樂,而這個靈感就要來源于讀書。
諸葛運紅:無論是作業(yè)、常規(guī)課、家長,還是閱讀、復習、考試,都處處用心,事無巨細,處處務實,處處彰顯教育的智慧。帶班不是“一見鐘情”,而是“長相廝守”。
馬鈺晴:常態(tài)課是學生們真實的寫照,常態(tài)課也是一位老師最真實的一面。常態(tài)課,不需要有很多花樣,只要穩(wěn)扎穩(wěn)打,把每一步都走踏實了就好。
王楠:要想以身作則成為學而不厭的老師,那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不可以忽略細節(jié),不能沉于埋怨,要感悟小細節(jié)中的大智慧。
錢春慧:家長們都嚷嚷著教育要公平,教師要公正,骨子里又都希望老師能“不公平”、“不公正”點,偏愛自己的孩子點。教師在此過程中充分利用“掌舵人”身份,發(fā)揮家長的潛在力量,逐漸形成教育合力。
盧世婧:我們的教育需要有法可依,有章可循。教育需要智慧,需要用心,需要嚴有法度,也需要嚴愛結合。孩子對老師的接納、家長對老師的認可,也是老師人格魅力的體現。
王敬敬:“你說出的話將會改變你的人生”,在日常的與同事、與家長、與學生溝通可以是正向、激勵和贊揚,減少負面、沮喪、抱怨的溝通,要特別避免批判、指責、暴力意味的溝通。
田靜:辦法總比困難多,遇到問題去想辦法,而且想的辦法還能讓學生喜愛接收,問題自然迎刃而解。向優(yōu)秀的教師學習,是讓自己成為有想法的好教師的便利途徑。
陳淼淼:“要向一顆微不足道的小星學習,可以微弱,但要有光。”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充滿智慧的藝術,這門藝術需要我們的真心付出,需要我們的無私奉獻。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成為那一道光。
戴圣娟:每一個孩子對每一個家長來說都是亮點,都是希望,都是未來。作為一名老師,要嚴格要求學生,以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;同時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,這也是對自己的保護。
王晗:不只是我,每個一線教師,無日不做著大量的瑣碎事,它吞噬著一線教師鮮活的生命,它最不該被視而不見。
讀書讀的不止是故事,更是人,是書中人,更是說書人。讓我們繼續(xù)以書為緣,與一個個彩色的靈魂相識相知。一起談古論今,一起閑情賦詩,一起暢游書海,與書相伴!
(通訊員 劉方靜)